图1:会议正式开始
2022年4月3日下午14:00,会议准时开始。开幕式由海南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唐宁玉教授主持,海南大学副校长傅国华教授、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魏江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陈方若教授先后致辞,对各位学者及嘉宾的参与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
傅国华教授简要介绍了海南大学的工商管理学科发展;魏江教授对工商管理学科发展提出了美好祝愿,并期待进一步的合作交流;陈方若教授对本次会议主题给予了肯定,提出学科发展要与行业特点结合,打造特色学科。
图3:专家主题演讲
1.浙江大学王重鸣教授——面向高质量发展的新策略、新框架和新行动
王重鸣教授首先从职能式OB、战略式OB、数字化OB和可续式OB四个方面介绍了中国组织行为学与领导力的40年,指出数字化OB下存在着“算法迷思”、手段-目的混淆、团队化创新弱、能动伦理安全、高耗能碳足迹等问题。随后,王重鸣教授分析了由动力元、活力元和张力元组成的元领导力三角模型,从可续管理、责任管理、团队管理、创新管理和变革管理介绍五力管理的基本思想及其与元领导力的关系;从双栖策略、弹韧性和弹韧型组织介绍了双栖策略下的跨层组织,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双栖”辩证思维和解题能力,并分析了从心理弹韧到弹韧型组织的跨层原理。最后,王教授提出,当前我们要做到的是弹韧转型、数字转型和绿色转型。
2.清华大学陈国权教授——知识的偶然重逢现象对学习影响的探索
陈国权教授通过分析“华为如何使员工学到‘以奋斗者为本’的知识”的案例提出研究的问题,并从偶然性和重复性两方面定义了“偶然重逢”的概念。其次,陈教授分析了“知识的偶然重逢现象”、“情感(重要感、缘分感)”、“认知(丰富性、统一性)”和“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并据此提出了5个主要命题和四个子命题,并引用了郭沫若先生的“一切的一,一的一切”分析了认知上引起的收敛性启发和发散性启发。随后,陈教授从“情感上要加以重视,认知上要进行思考”的内因和“促进知识表达和流动”的外因两个方面分享了关于知识偶然重逢的实践方法,并以外因为例介绍方法在教学实践和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最后,陈教授分别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本研究的理论创新意义和实践意义,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3.北京大学张志学教授——自然基金项目研究的教学成果转化
张志学教授教学传统、水土不服、教研分离、教研融合和经验分享从五个方面展开了“自然基金项目研究的教学成果转化”的报告。他指出组织行为学与领导力的知识的来源、发展与积累给教学带来了丰富的资源,但由于国外TOP20以后的商学院难以复制顶尖商学院的教学经验,中西方分析思维、企业发展阶段存在差异,导致水土不服的问题。其次,他认为当前许多学术研究存在没有探讨实际和重要问题,研究成果学生层面推广不够,已有知识体系不够新锐等问题,据此提出要建立既严谨又有实践关联的教研范式。随后,张教授从开展问题导向的研究、尝试整合宏微观视角、体现中国特色和促成成果教学转化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教研融合的建议。最后,以自己的经历分享了教研融合的实践。
4.中国人民大学章凯教授——“领导理论的认识分歧、演变逻辑与未来方向”报告
章凯教授从三个方面分享了“领导理论的认识分歧、演变逻辑与未来方向”报告。他指出全球已经进入呼唤领导力的时代,中国企业的领导力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随后简要介绍了目前在领导力、领导力边界、领导力主体、文化与领导力关系以及领导哲学方面存在的认识分歧,提出学术界识别和化解学生有关领导力的认识分歧至关重要。其次,章凯教授通过重新发掘领导理论的基础问题,总结了领导理论由单一视角到综合视角、由外部驱动到自我驱动、由领导者中心到员工自我领导的三大演变逻辑。最后,他从理解理论的本质与功能、深入考察优秀领导的实践、洞悉人格与人性、研究领导力的形成机制、具备追根求源与严谨检验的科学精神以及通过领导力开发与组织变革进行实践检验六个方面提出领导理论的未来发展方向。
5.上海交通大学张新安教授——“指导MBA论文促进导师的学术研究”报告
张新安教授首先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MBA的办学情况,并以指导的4篇有关工作动机研究的MBA学生论文为例,点明“指导MBA论文促进导师的学术研究”这一报告主题。最后,张新安教授分享了个人在指导MBA论文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指出MBA论文能够顺利通过是论文指导的首要目标,指导MBA论文能够为组织行为学研究提供实践支撑、探索机会和重要资源,有助于解决教学和科研之间的冲突。
三、 圆桌讨论
1. “组织行为与领导力理论、实践、与MBA前沿”的圆桌会议
下午16点,研讨会开始了圆桌会议讨论环节,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路琳教授主持了“组织行为与领导力理论、实践、与MBA前沿”的圆桌主题讨论,上海交通大学的顾琴轩教授、井润田教授,复旦大学的李绪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的刘军教授,华南理工大学的刘善仕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的龙立荣教授,同济大学的罗瑾琏,清华大学的郑晓明教授围绕主题进行了报告展示。顾琴轩教授以“数字化转型与纵横领导力”为题展开论述,她首先简要介绍了数字化及数字化转型的含义,接着,以相关研究为切入点,指出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领导力面临更大的挑战,这就要求在培养管理者的纵向领导力的同时也要关注横向领导力。复旦大学的李绪红教授作了题为“企业家画像:基于科创板上市公司的科学家创业者的初步调研”的主题报告,她首先介绍了科创企业的一些相关概念,接着介绍了其团队相关研究成果,最后谈到了从该研究中得到的对研究和教学的启发。来自华南理工大学的刘善仕教授作了题为“如何理解数字劳动”的主题讨论,他首先介绍了数字化零工与数字劳动的概念及特点,接着,分享了劳动过程理论视角下的数字劳动的一些相关研究,最后,介绍了其团队在数字劳动分类与职业心理行为方面的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的龙立荣教授作了题为“数智化技术冲击与领导力重塑”的主题讨论,他介绍了组织行为领域经典的理论即领导行为理论,指出数智技术的冲击正在从做事和带人两大方面重塑管理领导力,特别强调在数智化的冲击下,还是要回归员工的人性化管理。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井润田教授作了题为“努力让理论研究走在实践经验之前”的主题报告,他先以小米的案例为切入点,接着结合自己有关平台组织的研究给出了研究过程中的一些的体会和建议。同济大学的罗瑾琏教授作了题为“学员的企业案例解析与学术研究相互嵌入提升学生的理论认知能力”的主题报告,她指出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既为自己的学术研究带来了启发和素材,也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升华,此类研究也为社会实践做出了贡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中国人民大学的刘军教授作了题为“由‘演员入戏’谈‘教师入课’”的主题报告,他先以社会热点引入话题,思考了高校教师能否在教学过程中“入课”,在研究过程中“入学”,随后,总结了自己教学研究过程中的两项心得,最后,向大家介绍了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供与会人员参考。清华大学的郑晓明教授作了题为“看电影来学领导力——谈谈MBA课程中的教与学”的主题报告,他首先简要介绍了自己在清华讲授领导力课程所遇到的挑战,接着阐述了作为老师如何教MBA领导力的课程,最后,介绍了MBA学员如何学习领导力课程。最后,上海交通大学的路琳教授对本次圆桌讨论作了总结,她指出,各位专家学者遵循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实践这一鲜明指示,围绕OB研究和OB教学做了很好地探索和分享,对相关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图4:组织行为与领导力理论、实践、与MBA前沿圆桌主题讨论
2. “组织行为与领导力研究前沿”圆桌会议
17时25分左右,第二场圆桌会议开始,主题为“组织行为与领导力研究前沿”,此次圆桌会议由海南大学付景涛教授主持,来自南京大学的贺伟教授、同济大学的梁建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的刘智强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的乔晗教授、中山大学的秦晰教授、浙江大学的施俊琦教授分别作了报告。南京大学的施俊琦教授首先发言,他以AMJ今年发表的一篇有关宏微观结合的机遇与挑战的论文来引入自己的报告主题“如何在基础研究和教学中实现宏微观的结合”,他首先介绍了何为“科尔曼之船”,以此出发谈到了如何打通宏微观,如何把宏观落到微观中来,微观如何反哺宏观的问题,最后结合自己的感悟讲解了自己的见解。同济大学的梁建教授作了题为“努力开展有影响力的组织行为研究”的主题报告,他以学者发表文章为例引入了报告中的几点重要问题并作了相应讲解,分别是:组织行为研究如何实现社会影响力、组织行为学者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工商管理如何保障自己的学科地位。华中科技大学刘智强教授作了题为“深度嵌入社会,做有社会关怀的研究”的主题报告,他以生动的案例说明了当今社会地位在人们心中的重要程度,他强调研究过程中要关注被研究者社会地位的差异,针对不同的社会地位采用适当的方法做研究。中国科学院大学的乔晗教授作了题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与领导力研究”的主题报告,她首先简要介绍了数字经济的内涵、特点;接着讲解了数字经济时代的五点特征,随后又谈到在开放系统中如何实现领导力与激励,最后展示了其在数字经济时代有关领导力研究的一些内容。中山大学秦晰教授作了题为“人工智能与社会科学研究:探索与思考”的主题报告,他首先讲解了管理领域经典的社会影响理论如从众,接着讲解了影响从众的因素如群体一致性,并用相关研究为例说明了人工智能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运用;最后由上述研究引出了其团队在人工智能在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的一些思考和得到的启示。浙江大学的施俊琦教授作了题为“打开科研的边界”的主题报告,他首先讲解了如何选择研究的主题,接着讲解了如何解决顶天立地的问题,他特别强调做研究要重视理论创新,不能邯郸学步;最后,思考了我们是否还需要基础研究,他以中科院白春礼院士的讲话为例阐述了基础研究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