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17日,工作室召开了2007 年第二次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罗帆、朱新艳老师,以及刘英、巩敏、熊伟、徐应芬、刘宗正、贾刚、贾贵娟、张卫红、韦娟等,会议记录为贾贵娟。
会议集中讨论了关于民航灾害预警课题的结题工作及该课题今后可以延伸探讨的问题。各个小组就一周来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汇报,朱新艳老师介绍了民航灾害危机管理的研究进展。就这个课题的一些具体问题,罗老师给出了相关的修改建议,并着重指出结题报告要善于总结本课题组及国内外相关学者的论文成果,并能在此基础上有所升华,最后提醒大家在年前要保质保量完成研究任务。
一、民航灾害预警课题各小组工作进展
1.航空公司小组
贾刚主要对民航灾害的预警机理的方法“模糊评价法”和“灰色聚类综合分析法”进行了对比研究,指出由于两种方法要求的专家人数不一致,所以得出的结论也会有所差异。朱老师提出要考虑部分指标已修改,罗老师建议选择具有人、机、环、管四个方面指标的部门,例如安全监察部,进行两种方法的对比分析。
徐应芬做了航空公司灾害预警管理的研究综述,2004-2006年的国外文献增加了两篇,研究内容也扩大到航空公司安全管理,航空公司安全效益隐患等。
2.机场小组
刘英主要对国内外关于机场安全管理体系的实证研究进行了总结,但罗老师还是要求能把2006年以来的内容有所增加,并可以参考有价值的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
熊伟运用灰色关联方法对民航灾害预警机理进行了研究,问题是分析不够深入,相关数据的搜集也存在难度。贾刚建议把同一时期不同航空公司的指标进行比较。罗老师认为,只要方法是可行的,相关数据是可以模拟的。
3.空管小组
巩敏主要对空中管制方面的国内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其中有一篇是关于“安全最低限值”的文章,他与课题组的“预警指标的值域”进行对比,认为这只是方法不同,道理是一致的。
二、民航灾害危机管理的研究进展
朱老师的近期工作是给民航灾害危机管理部分搭个框架,并对各小组的研究出稿进行整理、修改和润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对危机管理和预警管理的概念进行了界定。
(2) 当出现危机时,每一个应急响应的范围及对应的组织(分为四个级别)。
(3) 危机管理系统包括预案子系统、应急联动子系统、保障子系统、信息子系统、善后子系统等。
关于各子系统要素该如何结合在一起,建议采取虚拟网络式结构,即核心是决策指挥中心,周围是紧密层,常态时各子系统自主管理,可以节约成本;进入危机状态时,就进行团队协作,这样可以突破地域界限,实现优势互补。
三、总结并明确后期需要开展的工作
上周的工作有一定进展,但关于文献资料还需进一步搜集和完善。对于民航灾害危机管理的研究给予了肯定。此外,民航灾害预警管理重在“预”,所以,应该适当减少“应急”,而重点加强关于模拟培训、仿真演练、心理干预等,突出特色,这也是本课题组今后可以继续探讨和研究的方向。
下周计划去东航武汉航空公司演示预警管理信息系统和机务维修专家系统软件,并征求修改意见。因此,两个开发小组要抓紧时间修改细节,并将软件尽快装进手提电脑。
工作室
2007年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