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罗帆教授主持申报的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立项。项目组由罗帆、孙泽厚、刁兆锋、朱新艳、桂萍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系的其他教师和部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本科生组成,研究时间为三年。
本项目以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指导思想,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实践为导向,系统全面地优化设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建科研支撑型实践教学平台,开展实训基地建设与实习模式创新,进行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组建专业学科建设委员会,形成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实战型系列教材,开展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改革等仿真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旨在探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科建设的新方法,综合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弥补学生缺乏工作经验的缺陷,提高其社会适应力与职场竞争力。
研究的具体内容包括:
1、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设计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于实践教学平台之上,涵盖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方案、实务教材、案例库、模拟教学模式、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实习、实验教学等。应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高素质、具有创造力的复合型人才为指导思想,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创新实践为导向,系统全面地优化设计实践教学体系。
2、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
(1)科研支撑型实践教学平台创建
以项目组老师承担的国家级、省部级以及企业横向课题为依托,创建开放式的科研支撑型实践教学平台。安排本科生参加不同层次课题的调研,撰写实际案例、调研报告和文献综述;鼓励学生根据课题确定毕业论文选题,在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完成毕业设计环节。
(2)实训基地建设与实习模式创新
建立人力资源管理校外实训基地,安排学生在学习学科基础课或专业课的过程中进入实训基地,进行全方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实习活动和有针对性的培训。生产实习将超越传统的模式,采用“现场实习”与“实战培训”紧密结合的模式。毕业实习模式的创新体现在“导师责任制”,每个毕业设计指导老师指导几个学生实习,对每个学生进行全程跟踪,从专业知识和工作实践方面适时指导。“导师责任制”将强化导师的责任,避免传统实习模式中一个带队老师指导全班的问题。
(3)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
以教育部《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和《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标准》为指南,结合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特点开展实验室建设,为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积极探索教学资源合理利用、实验室管理创新的有效方法,开展薪酬管理、人员测评等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按照学生能力形成的规律,从培养学生合理的智能结构和情商来进行实验创新。通过“知识的掌握与深化——基本实验能力的形成——创新精神的培养”来逐步实现由理论到实际的过渡,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素质的协调发展。将本专业实验室建设成多功能、高水平、开放式的实验室;加强实验队伍建设,建立实验技术人员的学习培训机制,从实验课程体系、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和教学手段上突破传统的模式,以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线的实验教学创新。
(4)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科建设委员会的建设
与社会上的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共同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科建设委员会。一方面,可以在与相关企业约定的时间内对企业进行参观等认知实习活动;另一方面,在进行课程的理论教学时可以聘请相关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进行实践教学,聘请企业管理者进行相关主题的演讲活动或担任学生的“成长导师”。
3、实战型系列教材的建设
将项目组老师承担的国家级、省部级以及企业横向课题的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教材,编写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战型系列教材,开发配套的多媒体课件、习题库、案例库和自主学习型教辅材料,改变现有教材内容单薄、脱离实际、缺乏特色的缺陷。
4、仿真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
1)案例教学改革。通过企业现场调研或横向课题研究,结合我国国情和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自编人力资源管理实务案例库或案例集。
2)情景模拟教学改革。开展人员招聘、培训与开发课程的情景模拟教学改革。
3)课程设计改革。对绩效评估、薪酬管理、职业生涯管理等主干课程的课程设计进行改革,改学生的“被动应付”为“主动参与”。
4)毕业设计改革。对现有毕业设计模式进行改革,改“假题假做”为“真题真做”。
工作室
2006年11月8日